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八篇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习教育心得体会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1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深入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是提高干部的“大学校”,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实现“十二五”宏伟蓝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2课程标准共分四部分: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最重要的变化是由原来的重视双基教育到落实学生的四基教育,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还要学生领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主要是为编排教材内容提供依据,是通过一节课一节课的具体实施来实现的。实施建议则是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怎样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的数学活动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学生获得知识,必须建立在自己的思考之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数学内容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不同的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思维得到发展、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课下,教师不但要精心备教学内容,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兴趣在哪里、学生原来的基础等等),然后决定课堂上采取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才能使学生学起来轻松、主动。这样,才能体现教师的组织作用:第一、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实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第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的“引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恰当的问题,或者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求知求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恰当的归纳和示范,时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验、感悟思想;能关注学生的差异,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对于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教师在提问题时,要把握问题的难易度,太简单的容易使学生浮躁,太难的问题使学生丧失了思考的信心,要设计的问题既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又难易适度,就需要教师精雕细琢。在课堂上需要演示的地方,教师就要尽量通过实物、课件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的理解。需要教师归纳强调的地方,教师要准确、清晰富有启发性的表述出来,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条理化、系统化、整体化。课堂上,要关注每一位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收获。
课堂上,教师要以和学生平等的身份,为学生积极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充分发挥教师的合作作用。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3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在接触生本后的课堂上,我尽量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收效甚微。在缺乏约束的课堂上,孩子们似乎还有些放肆。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自从接触了“生本教育”理念后,我才意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一厢情愿承担了许多工作,渴望孩子按照我们设计的方向去发展,但到最后却往往是自己失败。不过,如何有效践行郭教授的观点,我仍然不知所措。
通过了解生本教育,我知道了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你教的学生取得了 ……此处隐藏3735个字……锦绣的孩子。怀着追星的激情,活动结束后,我和付老师特意找到了宋晓燕老师,跟她私下聊了很久,聊起小神蚁班级的成长经历,她说,开学第一天,她给孩子们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景点,由于游客的不慎,使得一片靠着小河的草丛着了火,火势很快包围了一个小小的丘陵,有一群蚂蚁正被围困在这个小包围圈里,黑压压的一片蚂蚁,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空气里已经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这时,奇迹发生了,那些小蚂蚁竟开始迅速的扭成一团,向河岸的方向突围滚去,蚁团迅速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身体爆裂的声音,但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这外层被烧焦的小蚂蚁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里,随着向对岸的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宋老师说,讲完这个故事,孩子们的眼睛都湿润了!深深地动容着,这时,宋老师宣布,她们班的班级图腾就是“小神蚁”,并提出了这样的班级精神:“拼搏时,全力以赴;奉献时,义无反顾”,孩子们,为自己能成为小蚂蚁中的一员而自豪着,被小蚂蚁的精神而感动着,就这样,这群小蚂蚁在宋老师的带领下,一步步走向卓越。
通过这次谈话我也找到了自己的症结所在,只有打动学生的心,引起他们的共鸣,令其积极参与共同成长,这样的班级文化才能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班级文化建设除了精神方面的引领,还包括教室的布置。一个洁净优雅的环境,更能吸引孩子的心灵。
二、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
关于这一条,我觉得我们学校已经做得不错了。晨诵午读井然有序,并初见成效。但我觉得,他们的几点做法也很值得学习。
一是,“图书漂流”活动。
在这几个学校,他们每个班都统一要求孩子们买同一本书,人手一本,不同的班级选择不同的书目。在每个月的第一周拿出一节课,老师专门来指导这本书的阅读,人物介绍,精彩段落共读,探讨读书的方法等,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这本书已有了大体了解,并且产生了强烈的想读下去的愿望。接下来的时间,学生们会利用午读和课余时间来读这本书,课间同老师同学交流读书的进度,人物的命运。我觉得,这种全班共读的氛围很动人。到月末,大多数孩子已经完成了这整本书的阅读,这时候,老师会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周,拿出一节课来,做读书汇报课,在老师的引领下,表演书中精彩的情节,讲述自己的体会,交流读书的收获,就这样将书中的营养,渐渐内化到自己的生命。因为同一年级中不同的班级,选择买不同的书目,所以当一个班读完了自己的书,他们就会以班级为单位与别的班交换着来读,这样,又开始了第二本书的共读,一个学期下来,一本书可以漂流三四个班级。
二是,保底不封顶的读书奖励制度。
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样的,喜欢奖励,喜欢小小的成就感,针对这个特点,他们采取保底不封顶的奖励制度,保底就是硬性规定,每个学期,每位同学必须读完哪三本书才算达标,不封顶就是,在读完这三本书的基础上,每多读一本,就可以领到一张“小书虫成长卡”的奖励,每攒齐了五张卡,就可以换一张“读书硕士”卡,每攒齐了五张“读书硕士”卡,就可以换一张“读书博士”卡,这种游戏过关的方式极大调动了孩子们读书的积极性。
三是班级博客的建立,为师生共写搭建了平台。
老师建一个博客,将博客地址和密码向全班的学生和家长公布。班里所有的孩子和家长都是这个博客的博主,这样他们随时可以登录书写自己的故事,孩子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点滴,家长可以发表自己的育子笔记,老师可以上传随笔,即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增进友谊,又有利于家长和老师,家长和家长之间的沟通。除此之外,我觉得,班级博客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让孩子懂得如何运用写作与别人交流,并能够给孩子的作品找到大量的读者,一个拥有读者的作者才会有写作的热情!
三、努力开发“全人课程”,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
新教育有一句标志性的话语: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了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使其享受完整的教育,学校、老师们一直在努力开发着“全人课程”。关于这一点,我们学校已经做得很好,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各项活动展示,均为孩子的成长搭建了五彩的舞台。他们学校的很多做法,其实我们已经做过了,只是说法不同。他们的全民课程包括:公民课程:让孩子具有公德意识,做合格的小公民。书香课程、学科课程、社团课程(大力水手维和社,就是纪律小组长)节日课程、达人秀。
通过这次学习,我看到了新教育在x的土地上,绽放出如此夺目的花朵,并结出了累累的硕果,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和期待。
有这样一个教室——
它无须繁华
它可以没有多少现代化设备
它可以在这片大地的任何角落
只要,它有那样一个老师
有一群孩子
有一个叫做新教育的课程
那么
它就具备了创造奇迹的所有条件
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篇8听了名师教育教学观宣讲自己感触很深,名师们的爱管敬业精神打动着我,名师们的事迹感染着我。他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值得我学习。
一、做老师要无怨无悔。
做教师要像蜡烛那样发光;像春蚕那样春蚕吐尽最后一寸丝。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
二、做老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必须像李阿丽老师那样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的。
作为教师,应该像鞠红霞老师那样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听讲,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三、做老师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
白牡丹老师运用三字经管理班级的方法,张红平老师用心交流,用爱感化学困生的方法常柳敏老师指导学生有效朗读的方法都值得我学习,在新学年里,我要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
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自己,将爱心洒向学生,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